氫能源汽車僅看車輛本身算是一種創(chuàng)新,,至少最終是以電驅動不會排放污染,,但這種理想化的汽車真正實現理想的前提是【制氫成本小于發(fā)電成本】,然而理想只是理想,、現實是脫離實際的,。
氫能源汽車僅看車輛本身算是一種創(chuàng)新,,至少最終是以電驅動不會排放污染,但這種理想化的汽車真正實現理想的前提是【制氫成本小于發(fā)電成本】,,然而理想只是理想,、現實是脫離實際的,。
氫能源汽車并不是直接燃燒氫產生動能,準確的說法應該是【化學發(fā)電-電力驅動汽車】,,完整的轉換過程為:
電能→電解水制氫→貯存運輸→加入汽車儲氫罐→儲氫罐里的氫與車內的化學發(fā)電器反應→產生電能→電能充入儲能電池→電機消耗電能驅動車輛行駛,。
這是所謂的氫能源汽車能源完整的使用和消耗環(huán)節(jié),而這個環(huán)節(jié)中確實存在矛盾,,因為從頭至尾實際只有一個過程:【電能變成電能→消耗電能】,!
氫燃料汽車注定要消耗氫氣,而氫氣的制造如果通過石油熱裂,、水煤氣等方法制造和節(jié)能減排是背道而馳的,,所以只能通過電解水制氫。
曾經計算過電解水制氫實際制造一公斤氫氣需要消耗接近60kwh的電,,而續(xù)航能力在550公里的某些氫能汽車需要使用122.4升的氫,,液態(tài)氫的密度約為70.8KG/m3約為5.78KG氫,制造這些氫氣需要消耗的電量≈347kwh,。
而1kwh的電能需要消耗0.333333公斤的標煤,,也就是說347kwh的電需要消耗標煤約為125.66公斤。
普通的燃油汽車以高油耗的AB級SUV為例,,平均百公里的實際標煤轉換消耗量為11.7712KG/100km,,同樣的續(xù)航里程燒油也僅能消耗64.7416公斤標煤。
這就很好理解了,,氫能汽車制造在氫氣獲取的沒有突破以前沒有任何價值可言,,用氫能不如直接用石油,,排放污染物還能控制的少一些,。而制氫目前最合理的是電解水,理論上是去消耗峰谷負荷差的夜間電耗,,因為核電要求24小時等量發(fā)電,、風電夜間的發(fā)電量還要更大一些,但儲能有限所以浪費了很多電,。
不過實際在這些位置建設制氫站的投資動輒數億元,,誰來支付這個費用呢?貌似是不可能的,,而且這些電也已經被220多萬臺的電動汽車進行了有效的消耗,,氫能基本是死局。
【消耗非常多的電能→轉為少量的氫→制造消耗電能1/N的電能→充入電池組→驅動汽車行駛】消耗347kwh的電行駛550公里,;
【電能直接充入汽車電池組→電能轉化為動能】消耗347kwh的電行駛2460公里,;
哪種合理這樣對比貌似是顯而易見的,氫能且不說是不是騙局,,但在現階段至少是不符合正常邏輯的,。
空氣能如何利用峰谷電?這里面就存在一個控制器設置與儲能問題了,。
澳克萊空氣能獨有分段溫度設置功能,、配合蓄能水箱、可在峰谷電時間段把水溫調高,、提前儲能,、做節(jié)能。
鼎新工業(yè)園主要是低碳高效柔性微電網試點示范項目,,不僅最大化光伏發(fā)電、儲能系統(tǒng)峰谷價差,、充電服務,、移動儲能保電等直接收益。還能滿足例如利用可調負荷參與需求側響應等更多盈利模式需求,,市場需求較大,,前景廣闊,對于解決電力能源緊缺及應急供電有實際意義,。
儲能新催化:發(fā)布分時電價機制重磅文件,繼續(xù)看好逆變器環(huán)節(jié)
1,、事件:2021年7月29日國家發(fā)布了關于進一步完善分時電價機制的通知,。通知中的主要內容包括:
1)各地要合理確定峰谷電價價差,上年或當年預計最大系統(tǒng)峰谷差率超過40%的地方,,峰谷電價價差原則上不低于4:1,;其他地方原則上不低于3:1;
2)各地要結合實際情況在峰谷電價的基礎上推行尖峰電價機制,,尖峰電價在峰段電價基礎上上浮比例原則上不低于20%,;
3)鼓勵工商業(yè)用戶通過配置儲能、開展綜合能源利用等降低高峰時段用電負荷,、增加低谷用電量,,通過改變用電時段來降低用電成本。
2,、據機構統(tǒng)計,,當前各省份峰谷電價差主要在2.5:1-3:1區(qū)間,此次政策大幅提升了峰谷電價價差,,考慮到尖峰電價還要更高,,對于工商業(yè)用戶而言用電成本預計將有明顯上升,工商業(yè)用電側為節(jié)省用電成本而配置儲能的意愿將會明顯提振,預計將為國內儲能市場帶來新的需求增量,。
3,、上周五國家能源局發(fā)布了《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(fā)展的指導意見》,其中提出2025年新型儲能裝機規(guī)模達30GW以上,,結合本次的政策,,機構預計2025年國內新型儲能裝機規(guī)模至少在50GW以上,相對2020年末(2.38GW)增長20倍,。
4,、海外,近年來由于節(jié)省用電成本以及峰谷價差套利等因素的驅動,,歐洲,、美國戶用市場方興未艾,戶用儲能需求呈現爆發(fā)式增長,,工商業(yè)市場也呈現高增趨勢,。經過機構前期測算,國內外需求共振背景下,,2025年全球電力系統(tǒng)用電化學儲能市場規(guī)模預計超5000億,,儲能市場空間廣闊。
這還只是省錢,,科技越來越發(fā)達,少不了科學家和技術人員的貢獻,。希望未來,,可以實現把冬天的冷氣收集起來,用于夏季制冷,。,。希望就在下一代。高考生們,。就盼著你們來實現了,??茨銈兊牧?。
官方微信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