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于拖延,,拖延癥患者經常不能按時完成既定任務,工作上容易受領導批評,,生活中也麻煩不斷,。最要命的,是拖延癥患者一般不能接受自己的拖延,內心受著極大的煎熬和折磨,,往往導致自責,、焦慮,信心不足,。
美國的簡·博克(Jane B. Burka)和萊諾拉·袁(Lenora M. Yuen)經過多年的實踐研究,,終于著成《拖延心理學》一書,向我們系統(tǒng)的介紹了如何克服拖延,。今天我們就來學學吧,。第一招:認清造成自己拖延的原因
1.恐懼失敗:追求完美,。我必須要做到完美,;我做每件事都應該輕而易舉,不費力氣,;沒有什么是我無法做到的,,什么也不做要比冒失敗的風險更為安全......完美主義者總是被類似的思維模式所支配。他們的自我價值感源于他們的能力水平,,而他們的能力直接體現(xiàn)在他做事中的表現(xiàn),。他們忍受不了自己表現(xiàn)中的小瑕疵,認為那是自己的失敗,。他們害怕失敗,,所以選擇拖延,這樣他們在做事中的表現(xiàn)就不是自己真實能力的體現(xiàn),,自我價值感就免于受到傷害,。
2.恐懼成功:故意拖延,。許多人的拖延可能源于對成功的恐懼,,這聽起來匪夷所思,但的確有很多人因為害怕成功而遲遲不肯開始,。有的人是因為成功需要付出的太多而望而卻步,,比如成功有可能犧牲掉他本來自由散漫的生活。有的人會認為成功是危險的,,會有人受到傷害,,那些跟自己競爭失敗的人就會懷恨在心,伺機報復,。成功可能或被人批評,,被人指責,被人排擠,??傊晒τ刑嘧屪约嚎謶值臇|西,所以很多人選擇拖延,,選擇不盡最大努力去做本應做的很好的事情,。
造成拖延的原因可能還有其他,但基本上都是源于自己內心的恐懼,,只是不同的人恐懼的東西不同而已,。當你在拖延中掙扎的時候,要有意識的去感知自己的情緒,、身體,、思想等,找出自己真正的恐懼之源,。認清造成自己拖延的原因,,算是向克服拖延邁出了堅實的一步。
第二招:把自己從拖延信條中解放出來
從改變觀念開始,。試著讓自己接受以下觀念:
萬事無完美,。
努力嘗試是一件好事,而不是愚蠢或軟弱的表現(xiàn),。
失敗并不危險,,失敗是正常的,這是生活的組成部分,。
真正的失敗是不敢去經歷,。
每個人都有局限,包括我自己,。
我有成功的權利,,我也能應對別人對此的反應。
當我展現(xiàn)出真實的自我,,真正喜歡我的人就會跟我坦誠相對,。
......
用一種接受自己,承認自己的去思考問題,,包括去接受自己拖延的這一事實,,能夠幫助我們客服恐懼。將這些克服恐懼的觀念慢慢的植入自己的內心,,拖延這件事就會慢慢的發(fā)生變化,。
第三招:制定明確的目標和可行性的計劃
模糊不清的目標不利于克服拖延,甚至成為拖延的原因,。模糊不清的目標類似于下面的闡述:
我要開始好好學習了,。
我要讓自己變得更優(yōu)秀。
我要做一個好媽媽,。
我想掙很多的錢,。
從現(xiàn)在開始,我不能再拖延了。
我不能再這樣了,,我要改變,。......
這些目標的共性是:提出的都是模糊不清的概念,仔細想想基本無從入手,。好好學習:學習的內容是什么,?哪些時間可以用來學習?學習的東西能不能分成更小的部分,?短期內有沒有可以衡量學習效果的檢測,?目標要明確具體,最好能拿過來就馬上知道具體要做什么,,怎么做,?業(yè)績目標要有可操作性。
可操作性的目標要滿足以下幾點:
可觀察性:目標不是一個口號,,也不是對內心感受的描述,。比如:用一個小時看完某本書的一章是一個可觀察性的目標,而我要好好看書或我要認真的靜下心來看書就不具有可觀察性,。前者可以通過看完了一章進行觀察,,而后者則沒法讓別人看到你是否好好看書或是認真的靜下心來。
具體性和特殊性:相比于“我要讓自己的英語變得更好”來講,,“我要參加近期的英語演講比賽”更好,,而“我要在上午用一個小時搜集以往獲獎的演講比賽講稿”則更為具體、特殊,。目標越具體,,越特殊,則越容易讓自己找到努力的方向,。
它可以被分解成幾個小的步驟:如果要搜集以往獲獎的演講比賽講稿,,又基本可以分為:確定可以搜集到講稿的途徑,比如到網上查詢,,以往組織活動機構查閱,,或者能直接找到以往獲獎的本人,,接下來開始搜集,,比如與往組織活動的機構聯(lián)系或與以往獲獎者聯(lián)系溝通,最后整理分類,。每一個小的步驟也應該是可以觀察的,,具體特殊的。
第一個小目標可以在五分鐘之內完成,,同時能給自己帶來進步感和成就感,。比如用五分鐘的時間確定以往的獲獎的演講人的名單,并篩選出自己可以聯(lián)系得上的。對于這一個小目標的完成,,能夠讓自己嘗到甜頭,,繼續(xù)完成接下來的目標。
可行性的計劃的基本要求是:
官方微信
TOP